自研零代码开发控制平台,「学泰科技」推出柔性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

发布日期:2022-09-19

近年来,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,大量自动化设备开始走入工厂,但真正开始迈向数字化之后,工厂却会发现多个生产设备之间难以协同控制,且根据生产订单不断动态变化的工艺数据也难以留存。因此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,就成为了工厂智能化升级的刚需。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越高,数字化转型越容易。


然而,对于自动化集成商来说,每一条柔性自动化线都是高度定制化的项目,由于不同产品、设备、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,要求柔性自动化系统能对应各种大相径庭的通讯方式、控制逻辑、工艺数据结构,以及根据生产订单而千变万化的工艺参数。因此,与每一条生产线对应的柔性自动化系统也需要深度量身定制。带来的结果就是成本高昂,并且成为工厂数字化的一大掣肘。

同创伟业成员企业「学泰科技」,其解决的正是这一问题。通过打造基于PC的底层X-MASTER OT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平台,学泰科技可以实现对工艺流程的决策和生产设备的控制,从而提升自动化产线的落地效率。迄今,学泰科技已获得同创伟业和磐厚资本的A轮融资,主要客户包括富士康、格力、海信、松下、ASM等公司。

不同于传统利用PLC编程的方式,学泰科技选择自研了一套X-MASTER OT软件系统,采用零代码拖拽式编程。“我们在底层实现了各类控制系统、机器人、PLC等设备的硬件虚拟化,并提供了大量工艺应用包。这些工艺应用是学泰科技用10年时间、通过300多个项目积累的,用户在用我们的X-MASTER OT软件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时,只需编写业务逻辑即可。”学泰科技创始人兼CEO裴在明表示。


对于传统的自动化产线落地来说,由于一条无人化产线上可能涉及多个不同种类、不同品牌的生产设备以及机器人等,因此自动化集成商在落地实施时,对工程师的要求更高,且定制化程度高、实施难度大。往往电控设计就需要1~2月,再加上现场实施,通常一套自动化项目落地需要3~6个月。再加上软件系统多是基于PLC或者PLC+PC开发,对于人才素质要求较高,且涉及软件运维,人力成本较大。


所以,具体来看学泰科技的X-MASTER OT软件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:一是能够支持零代码的开发,实现图形拖拽的开发语言;二是提供了基于动力学开发的仿真软件,不同基于运动学的仿真软件,动力学会将摩擦力、重量等环节考虑在内,从而缩短调试周期;三是将原有项目落地周期缩减至1~2月,对开发人员要求大幅降低,从而缩减人力成本;四是能够适配大量品牌的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等。


能够实现以上优势,关键在于学泰的X-MASTER OT系统实现了硬件虚拟化。类比于PC操作系统里的应用软件,X-MASTER OT系统里设计了包括机器人、生产设备、PLC等各类控制应用及特定场景的工艺应用。


“当我们想用PC打印一个文档时,直接按下按钮发送打印任务就能实现,无需关注打印机是用USB还是网络与PC连接、打印机的品牌、型号,更不用关注PC跟打印机之间的通讯协议。相应的,对于X-MASTER OT系统来说,当你需要用机器人搬运物料时,只用发送一个包含物料来源和目的地的命令就可以,同样无需关注机器人与系统的硬件连接方式、机器人品牌、型号及通讯协议,更不用了解机器人的底层指令。”裴在明解释道。

学泰的硬件虚拟化


事实上,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问题由来已久。一方面是传统的生产设备厂商将重点放在控制的实现,对设备通讯接口投入有限,因此各家之间的协议并非标准化,硬件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,软件接口存在大量BUG;另一方面,工业控制领域软件需要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,一旦出现产线停滞或设备撞机,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。

对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来说,需要积攒大量行业know-how才能应对现场复杂的设备协同及工艺问题。这源于学泰科技创始团队的背景与经历,团队成员多出身于发那科公司。创始人兼CEO裴在明曾在发那科有10年任职经验,曾任发那科加工中心的负责人;CTO张廷锴曾任多年发那科加工中心的技术负责人。

关于未来发展,裴在明表示学泰科技按照业务模式可分为三个发展周期,第一个阶段是以项目型业务为主,学泰落地大量高度定制化的自动化项目,从中提取能够普遍适用的应用层模块;第二个阶段是以产品型业务为主,包括自主开发的X-Worker工作站、X-TROL控制器、X-PLUTO智能网关;第三个阶段是以平台型业务为主,将X-MASTER OT平台开放给第三方工程师,从而形成一个平台和应用生态。